近日,安徽省人民政府印發《全國森林防火網格化管理試點省建設實施方案》,并發出通知,要求全省各地各部門認真貫徹執行。
方案提出,以深化林長制改革為統領,健全森林防火網格化管理體系,實現“定格、定人、定責、定圖”,著力打通鄉鎮、村(社區)兩級和森林經營單位等責任落實“最后一公里”,形成預防為主、防滅一體、保障有力的長效機制,筑牢森林防火屏障,確保森林火災受害率穩定控制在0.5‰以內,為全國森林草原防火網格化管理探索“安徽經驗”。
方案明確了5項主要任務。
一是劃定森林防火網格。結合各級林長責任區,劃定省、市、縣、鄉、村五級森林防火網格,特別是結合生態區位、資源特點及防火任務,科學劃分村級森林防火網格。建成全省森林防火信息化系統,強化網格管理基礎數據集成與運用。在林長責任區域的顯著位置設置公示牌,公布網格管理人員姓名、區域概況、職責任務和監督電話等內容,接受社會監督。
二是增強網格管火功能。壓實林長巡林責任,落實省級林長半年巡林、市級林長季度巡林、縣級林長雙月巡林、鄉級林長每月巡林、村級林長半月巡林制度。建立問題、任務、責任、時限“四個清單”,清單化、閉環式推進問題整改銷號。加強聯防聯控,建立毗鄰地區聯防聯控機制,做到監測信息互通、物資裝備互用、基礎設施共建、人員力量互補,實現“無火共防、有火共撲”。嚴格野外用火審批,建立違法違規用火行為有獎舉報制度,林業、公安和屬地網格聯合打擊違法違規野外用火行為。發揮“林長+檢察長”機制作用。
三是發揮科技支撐作用。構建全省森林防火大數據平臺,匯集各級網格基礎數據。強化智慧監測,加強人為活動頻繁、重要設施周邊、火情易發多發等區域的視頻監控體系建設。
四是建設林火阻隔系統。科學布設防火隔離帶,加快火情易發多發區域林相更新改造,持續降低林緣等重點區域可燃物載量。有序開展防火道路與農村公路共建。實施引水上山工程,加快蓄水池、取水點等基礎設施建設,加強水資源儲備動態監管。
五是提升火情處置能力。強化防撲火隊伍建設,優化現有省地共建專業防撲火隊伍結構,加強省級機動專業力量建設,實現區域聯動、高效響應。開展網格、重點林區物資裝備標準化建設。加強安全教育培訓,建立切合需求的教學培訓體系,組織開展實戰化演練和比武競賽,提升森林防撲火應急處置能力。
方案還就保障措施等提出具體要求,各責任單位和配合單位要強化責任意識,加強分工協作。完善政策保障,統籌資金支持森林防火網格化管理體系建設。將森林防火網格化試點省建設納入全省林長制考核。
近年來,安徽以林長制改革為抓手,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,壓實各方責任,強化源頭管控,全省森林火災綜合防控水平得到顯著增強。特別是今年以來,面對嚴峻復雜的森林防火形勢,安徽認真貫徹中辦、國辦關于全面加強新形勢下森林草原防滅火工作的通知要求,大力推進網格化管理試點省建設,適時發布總林長令,要求各級林長常態化開展巡林督查,健全完善森林防火網格化管理。“十四五”以來,全省森林火災發生次數、受害森林面積持續穩定在歷史低位,與“十三五”相比下降超過90%,安徽已連續23年未發生重特大森林火災,有力保障了經濟平穩發展和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。
來源:中國森林草原防火